宇宙不是無限的:
“宇宙背景探索號”(COBE)衛星的發現爲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這些證據表明,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都是從一個無限或近乎無限的密度溫度極高和壓力極大的實體中産生出來的。整個宇宙都源出於一個奇點,一個無限萎縮的空間——空間在邊緣狀態中或是消失,或是有了存在。
大爆炸理論認爲,宇宙的潛能——約有四百億個銀河系——從一個比質子還小的點噴薄而出,這個點是個空洞的量子力學概率的框架,又被稱爲純量場。此外,這個空點——“假真空”——所包含的不只是一個潛在的宇宙,而是一億個宇宙。伊斯特布魯克具有詩意地描繪道:如果你相信大爆炸的理論,即當大爆炸發生時,在不到一秒鐘內,一個針尖大的東西突然間膨脹成了宇宙——空間象一股純物理的巨流噴湧而出,新的宇宙的弧形波以百億兆的光速在移動。這個過程釋放出了如此強大的畸變力,新生的宇宙在瞬間被彎曲到一個離奇的地步。極度的彎曲使得通常稀有的粒子大量地從量子世界轉變成形,就如《科學的美國人》這一雜誌所言,宇宙實際上是從虛無中被造出來的。(伊斯特布魯克:《新共和》:“科學窺見了真理之光”,1998年10月12日)
大爆炸的證明:
A. 哈勃的宇宙膨脹說。哈勃發現遙遠的銀河系與其紅移(指恒星光譜線的波長向紅端及長波端所作的系統位移)之間存在著線性的關聯。二十世界初葉,天文學家們觀察到,遙遠的銀河系的光在朝向一個更長的紅色光譜光波移動,這種現象被解釋爲這些銀河系在迅速地拉開距離;而藍移(恒星光譜線向藍端即波長較短的一端推移的罕見現象)則被解釋爲這些銀河系在互相接近。
B. 1965年,無線電天文學家發現了從宇宙中傳來的微弱的電波。這便印證了四十年代的宇宙學家伽莫夫、阿爾法和赫爾曼的斷言,即如果宇宙是從某個奇點向外擴張的話,那麽就會從空中任何一處發出微弱的電波。這一對大爆炸的識別模式在1992年和1993年被“宇宙背景探索號”(COBE)衛星進一步證實。“宇宙背景探索號”衛星表明,宇宙中發出的微弱電波證明了宇宙中能量與物質(降至惰性均勻的極限狀態)的退降的理論。只有威力無比的大爆炸才能引起宇宙中能量與物質的退降,這永遠地證實了關於宇宙總在周而復始地膨脹和伸縮的理論。
C.C. 這也證實了關於大爆炸發生後的前幾分鐘就有了光合作用的斷言。宇宙中含有極其豐富的
氦,從一個銀河系和另一個銀河系,氦的成分都是恒定的,這表明宇宙有著一個共同的起源。重氫在星球中已經被毀滅,但卻不會再産生出來。天文學家在浩瀚的星際中看到了重氫的遺迹,也觀察到了大量的鋰的存在,這些都表明宇宙源出於同一個造物主。
時間具有物理的特性,它是有起始的:
愛因斯坦在他相對論中指出,衡量兩個事件之間的時間要取決於觀察者是怎樣移動的。如果兩個觀察者是相對的,那麽時間上就會出現相對的偏差。原子鐘能夠在飛機飛行的速度下測量時間,而這一旅行時間僅僅只有幾個毫微秒。假若一個宇航飛行員以近乎光速飛往鄰近的星球並在宇宙空間待了一年,可等到他回到地球時,發現地球上的人已過了十個年頭。
速度是人能夠趕在時間之前的一個方式,而另一個方式則是地心引力。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斷言,地心引力使得時間減緩。1919年5月29日,愛因斯坦的理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得到了愛丁頓的證實,愛丁頓派了一個探索隊到巴西北部,在日食發生期間測量位於金牛星座中的畢星團(大衛•鮑德裏斯:“E=mc2”)。鍾在閣樓上或附近的地方要比在地上走得快,科學家們用精確的鍾作了測量,其結果只是相對論的一個縮影。
星球愈重,時間就愈慢。在中子星的表層,時間比地球上要慢30%。在黑洞的表面,時間對於地球也是相對的。如果你從附近墜入黑洞,在極短的時間內,你就能到達其表層,但在宇宙中,這極短的時間就相當於永恒。科學幻想故事通常描述太空船飛到接近黑洞的地方,而後被攝入久遠的未來。
愛因斯坦承認,他受到這一思想的困擾:即他的相對論可能會使人在某種狀況下進入過去。根據大衛•多伊奇的論點,量子的效應在時間流動的過程中起到了主導的作用(《真理的結構》,第312頁)。“關於地心引力的量子論的各種解說不僅允許與過去的關聯存在於多元宇宙中,而且也斷定這樣的關聯在繼續形成的同時,又在出現瓦解的現象。”這種狀況一直發生在時空中,當只存在於亞微觀的層面。這一特殊路徑的形成爲一個普朗克時間打開了通道,因此也只有一個普朗克時間能夠進入過去。
或許下一代的粒子加速器能夠製造出亞原子蠕蟲洞,它們可以存活足夠長時間,以使得附近的粒子飛快地轉圈。但這種設想仍值得懷疑,因爲它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能通過的穩定的蠕蟲洞如今仍在科幻的領域。
依照相對論,霍金、潘努思和艾裏斯宣佈了一個關於時空的“提議”,認定只要宇宙一直在膨脹,那麽有關長、寬、高和時間的四維空間必然就已存在了。根據這個理論,時間必然與其開端。
然而,霍金在他的《關於時間的簡短歷史》一書中並不完全肯定時間會有開端,或許時間就如康得所說的“自在之物”或物自體。他說:“隨著科學理論在描述宇宙中的各種事件上的成功,多數人相信上帝允許宇宙按照某套法則運行,他並不干預或破壞這些自然界的法則。可是,這些法則絲毫沒有告訴我們宇宙從開天闢地起應當是什麽樣子的。所以,宇宙仍取決於上帝來轉動它的發條,爲它設定該如何開始。既然宇宙有一個起始,我們猜想必然會有一個創造主。”
根據定義,時間是因果現象發生在其中的維度或範疇(休•羅斯:《創造和宇宙》)。倘若時間的開端同時就是宇宙的起始,那麽宇宙必然是由一位雖運行在時間之中,但又完全獨立於和先在於時間及宇宙的造物主所造。這個結論對於我們認識上帝的實質是至關重要的,它告訴我們造物主上帝是超然的,它的運行超越出了宇宙四維空間的有限範疇。它也告訴我們,上帝並非是宇宙本身,上帝也不在宇宙的範圍之內。泛神論和無神論都無法面對這樣的事實。
量子論對宇宙起源的看法:
霍金和潘努斯證實了相對論的正確性:“相對論要求在宇宙生成時必須有一個奇點,時間就是在這個奇點上開始的。在相對論的框架中,無人能解決關於奇點的問題。如果我們想避免在真實的宇宙中的奇點的問題,唯一的希望就是通過引進量子論和發展有關地心引力的量子論,來改進相對論。”(約翰•格裏賓:《探索大爆炸——量子力學和宇宙學》:“奇點的尋求者”一章)
單獨使用量子論來解釋宇宙的起源是難以自圓其說的,因爲這只是另一種哲學理論,而不是科學。量子數學能幫助計算原子和亞原子顆粒的行爲,但把它應用於對整個宇宙的解釋是不可能的,因爲量子論並未說明一個粒子或某個體系是如何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根據哥本哈根對量子力學的解釋,當我們不去查看某個體系時,它似乎存在於一個各種可能性都重疊在一起的狀態中。然而,當我們認真測量這個體系時,它就成了許多可能狀態中的一個。可是,一旦我們停止檢查這個體系時,它又顯得能具有各種的可能性。當我們再次審視這個體系時,我們無疑是在檢測一個不同的體系,由於其中的差距極其微小,所以我們又會去重復第一次測定的過程。
按照量子力學,如果說有人能寫下描述宇宙在亞微觀狀態下的波的功能的方程式(一件不可能的事),這人就只能是上帝,因爲無人能觀察到它,惟獨置身於宇宙之外並借助觀察能使它進入一種可能的量子狀態的上帝才有可能。
隨著科學研究在試圖通過量子論的方式解釋宇宙或有人稱謂的“多元宇宙”,它便變得更具形而上的特點。這種觀點在查驗這麽一種可能性,即假如我們的宇宙是從虛無中生成的,那麽其他的宇宙也會是從虛無中産生的了。照此推論,新的宇宙在一秒鐘內誕生出幾十億個。所謂“多元宇宙”的理論認爲,如果象地球這樣偶發性的支援生命的體系不斷生成的話,各種可能性都會發生。該理論旨在得出這麽一個結論:宇宙是自然生成的,不需要上帝作爲第一因。
“多元宇宙”理論的問題就在於,既然我們存在于一個特定時空框架中的固定的宇宙中,所有其他的宇宙從嚴格意義上說,是人大腦裏的設想,不可能根據我們這個宇宙中的檢測標準來證實,就如一個點是無法借助直線或方形來證實的那樣。一維的點能推想直線的存在,但對於點來說,直線的實質就好象“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
通過特殊維度空間的角度來綜合相對論和量子論
宇宙的黑洞是龐大無比的折疊物,其巨大的吸附力將靠近的物體統統攝入,如同一個寓於空間的高強度的吸塵器。一些極小的黑洞被稱作是“極值的”宇宙黑洞,它們 它們在危機時刻變得是無質量的。 鑒於它們的高稠密度的機構,這怎麽可能呢?它們若是無質量的,又如何能有如此大的吸附力呢?
安德魯•斯多明戈推想說,對於這些黑洞的無質量的答案只能從其特殊維度空間的角度來找。斯多明戈發現了在第六維度空間裏,“極值的”宇宙黑洞的質量是相對於黑洞表層狀況而言的。當表層畏縮時,質量最終就成了零。既然我們知道了第六維度空間的存在,這個分析就行得通了。(休•羅斯:《爲什麽我相信上帝創造的神迹》;諾曼•蓋司勒與霍夫曼:《爲什麽我是一個基督徒?》)“一個理論可以解決兩個大難題,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宇宙被造時有十個迅速膨脹的時空維度。當宇宙被造後10-43秒時,強大的電子磁場力所分離出來的吸附力,使得十個維度中的六個維度不再膨脹。今天,這六個維度仍是宇宙的一個成分,但當宇宙生成後10-43秒時,它們緊緊地團縮在一起,其直徑只有10-33公分,簡直小到了無法直接測量的地步。
“六套證實表明,這個理論是正確的,最令人信服的則是相對論同量子力學結合的産物。”
結語:
只有當我們接受一個超越出我們眼見或經驗到的有限的維度空間(長、寬、高、時間)的範疇之外的超然的上帝時,才能真正認識和理解聖經。我們能從別處得到超越出今生的來世的依據嗎?耶穌在水面上行走、醫治人們的疾病、復活的身體穿過墳墓的四牆、數百個預言得到了成全,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最有信服力的依據。我們能到別處去尋找關於人的自由意志和上帝的前定論的論據嗎?除非宇宙之主超越出時間的範疇之外,除非我們能看到我們生命的起始和終結。超越出多維空間的上帝才是所有超然的神迹奇事的解答。
大爆炸理論告訴我們,幾十億年之前,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是從一個奇點肇始的。從神學的意義上看,這意味著宇宙的起因必然是寓於宇宙之外的獨立存在,因此宇宙必有一個造物主。
大爆炸之前是不存在任何地方的。當最遠的銀河系出現紅移的現象時,科學便能夠分辨出來。通過觀察這些遙遠的銀河系,我們就能知道大爆炸時發生的情形。我們目前看到的這些銀河系的圖像,是一百三十七億年前,即宇宙剛剛生成時發出的。由於它們距我們實在太遙遠以及光速的緣故,我們現在才接受到這些圖像。紅移的圖像表明它們離觀察者愈來愈遠,而藍移的圖像則表明它們離觀察者愈來愈近。
《創世記》1章1節說:“起初神造天地。”請注意這裏並沒有給出上帝創造的具體時間,而宇宙存在的一百三十七億年的歷史同《創世記》裏的記載沒有矛盾。
無論我們把宇宙歸因於某個奇點或接受“多元宇宙”的觀點,我們都無法擺脫宇宙第一因的必然性。或許確實存在著多元的宇宙,但我們要提的問題是:“它們是怎樣形成的?”或許一個更恰當的問題是:“你的上帝有多大?他是具有無限潛能的上帝?抑或是一個受到三維空間的限制或用木頭或石頭造的偶像嗎?他是不是通過採取人的樣式啓示出他自身,並死在十字架上的神呢?”
我們必須藉著自己的心靈和思想來作出接受神的存在的決定,但人若光憑理性時常是不會接受造物主神、第一因、無所不能和無所不知的上帝的存在的。人的理智的驕傲總使他們幼稚地不信神的存在,但到頭來他們卻發現神在默默地等候著自己,這個事實超出了人的理解的範圍。上帝耐心地等候著世人,要他們打心靈和思想中能認識他和加深對他的理解。當博學多才的人意識到地球是圓形的而非是個平面時,許多人便放棄了對上帝的信仰,儘管西元前700年問世的《以賽亞書》明確地告訴我們地球是圓的:
“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象蝗蟲。”(賽40:22)
《XXX40章26节至28XXX……XXX
《以賽亞書》40章26節至28節繼續說:“你們向上舉目,看誰創造這萬象?按數目領出,他一一稱其名。因他的權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連一個都不缺。……你豈不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
人有了一知半就感到飄飄然,如今我們認爲自己已經聰明到了可以證實上帝不存在的地步,可卻發現上帝在等候我們,這簡直是叫我們不可思議。
《詩篇》139篇說:“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里逃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裏;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裏。”
聖經的真理是無邊無涯的,是廣博浩瀚的,但我們頭腦的認識能力卻是極其有限的。科學只能發現宇宙中的事物的新的複雜性和精細性,而這一切都帶有上帝的足迹。真正的科學會去證明上帝的存在,證明宇宙有一個偉大的設計師。 |